传承薪火凝聚合力

发表时间:2024-11-29 07:29:34 来源:BOB体育中国官方下载

  在红壤、土地斑驳的水土流失地带,有这样一批学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忍受着风吹雨打、酷暑寒冬,哪里,哪里土地贫瘠,他们就往哪里冲,扎根治理,不惧艰辛,只为把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从荒山浊水到绿水青山,离不开他们的钻研精神;提高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离不开他们的精准施策;把脉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趋势,离不开他们的技术创新……40多年薪火相传,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团队依然年轻澎湃,他们以敢于创新的昂扬斗志,奋勇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洪流中,在历史发展的新征程中,践行着使命担当,为江西水土保持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今年66岁的杨洁,是江西水保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从青丝到华发,一生兢兢业业,为水保事业奉献终身。“我还记得40年前的江西,水土流失情况十分严峻。当时在赣州调研,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杨洁回忆道。面对如此情况,她深感痛心,“当时我就意识到,改造江西的水保状况,是我的使命。”

  使命在前,重任在肩。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就行。江西地区红壤贫瘠,降雨量大,崩岗侵蚀严重。这里到底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以什么样的形式去种合适,都要搞清楚再干。作为江西水保初始小组成员之一的杨洁和带队人左长清等同事一起,利用报纸的边角打实验草稿,为获取第一手数据在野外和衣而睡,暴雨、酷暑、严寒、蛇虫……大自然的无情浇不灭她心中的热情。把实验室搬到野外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杨洁和小组成员驻扎水保第一线个县市区,培训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上万人次,开挖土壤剖面数百个,参与建立江西省首批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名副其实的“大地的女儿”。

  绿水青山焕新颜。经过多年实践,团队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与模式,在红壤侵蚀等生态脆弱地区行之有效。如今,“红色沙漠”已变为“绿色海洋”,滚滚绿浪翻涌在江西大地上,处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在诸多荣誉袭来之际,她却说:“是团队成就了我,是组织培育了我。我想对年轻人说,尽力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事业之中,方能闯出广阔天地,干出不凡业绩。”

  薪火相传,不负韶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左长清、杨洁为代表的一代代江西水保人扎根土地,接续奋斗。他们所传承的,不只有学术,还有理想、信念。在这种影响与感召下,团队开枝散叶、生生不息。

  “严谨高效,一丝不苟”,是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郑海金常收获到的评价,这恰好与该研究所的精神不谋而合。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到一所之长,20余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刚来所里的时候,郑海金对水土保持还有许多疑惑,是左长清、杨洁等诸多前辈带领她逐渐深入科学的殿堂,探索神秘幽深的自然世界。

  “从前辈身上学习到的对于科学的严谨精神和专业态度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指引我及团队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经手的每一个项目。”在郑海金看来,做科研切忌好高骛远,要耐得住寂寞,在摸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时光最终会回馈给奋斗不息、持续精进的人。

  起而行之,勇担重任。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加高的要求。目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已构建形成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主体、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和众多野外试验基地为补充的科研平台体系。在科研领域不断提出新理论,在监测技术上不断开辟新领域,在生态治理上不断探索新路径,在服务生态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系列突出成果,成为中国南方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创新排头兵!

  去年,郑海金又新增了一个身份——全国人大代表。怀揣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想信念,她又开始了“日拱一卒”的日常生活,进入到了新的学习阶段,学习人大立法工作制度,学习宪法知识,学习履职需要的工作上的能力……“成为人大代表对我而言是沉甸甸的责任,从今往后,我代表的是水利系统,代表的是科技界的女,更代表着广大的人民群众!”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如今,新一代的江西水保人已开始崭露头角。1988年出生的段剑博士是水土保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先后入选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青年人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青年科学技术创新英才”。

  自本科实习与水土保持研究所结缘以来,他就坚信这是他一生所要为之奋斗的地方。攻读江西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是出于希望继续跟随所里前辈学习的初心,拿下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却依旧选择回到家乡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我所长,为江西水土保持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我真真切切被这个团队所吸引,可以感觉到整个团队对于水保事业的热爱与纯粹,对工作的严谨务实,对待年轻人的悉心栽培,只要你想做事能干事,就为你提供平台和机会!”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能在这里寻找自我的舞台,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这种“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是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党委秉承“人才聚、事业兴”的思想理念和“博士高品质人才是人才、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是人才、职能管理人才也是人才”的宽广胸怀,是在改革进程中不断出台、修订完善一系列人才提质办法的机制保障,是确定“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建设、助力青年人才更好更快成才成长的优势战略,更是江西水保之所以守正不渝、创新不止的动力源泉。

  天地一体,水保一心。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从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到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从5年内4次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到入选国家科技奖后备项目培育计划。江西水土保持事业的每一次成功和进步,不能离开团队协同配合形成的强大合力。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在一代代先辈们的榜样引领下,新时代水保事业的开拓者、奋斗者、传承者在这里不断涌现,怀揣着对水保精神的认同感、对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他们始终坚守初心不忘本,牢记使命永向前,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文字:彭倩玉 视频:饶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