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水土流失管理 从“山光水浊”到满山碧绿

发表时间:2024-10-19 22:47:12 来源:BOB体育中国官方下载

  “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休息的飞鸟;只要凄怆的静谧,永伴着被消灭了的山灵。”这段描绘,出自上世纪40年代福建省研究院土壤保肥试验区工作人员的笔记。

  长汀县地处闽西山区,曾是南边水土流失最严峻的区域之一。据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触及的河田、三洲、策武等7个城镇“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这是一张拼版相片。上图为1989年10月长汀县河田镇喇叭寨原貌(材料相片),下图为2021年11月23日长汀县河田镇喇叭寨现象。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通过长时间管理,今日的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146.2万亩下降到31.52万亩,水土流失率下降到6.78%;森林覆盖率达80.3%。水土流失管理获得决定性成功,天然ECO得到极大改进。

  森林保住了水土,也汇聚了财富。当地大众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开展河田鸡饲养、中草药栽培等林下经济,日子跳过越兴旺。

  近来,记者走进长汀河田镇芦竹村蓝秀养鸡场,成群的河田鸡正在山林中悠闲地寻食。

  鸡场负责人蓝晓红和记者说:“别看现在满山碧绿,在十几年前,这儿还仅仅一处抛弃的矿山,寸草不生。”

  十几年来,一棵棵树苗活下来,一座座山头绿起来,树荫下成了最理想的天然鸡舍,蓝晓红的河田鸡饲养规划也因而日益扩展,效益越来越好。

  11月22日,这是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生态茶园(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在长时间的水土流失管理和生态文明建造中,长汀探究总结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大众主体、社会参加、多策并重、以人为本、锲而不舍”的“长汀经历”,被水利部称为福建省生态建造的一面旗号、我国南边区域水土流失管理的一个模范。

  创立汀江源国家级天然保护区和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打造“长汀经历”升级版,建造汀江生态经济走廊,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近年来,长汀县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开展的每个方面,不断的进步和拓宽生态建造质量与成效,成为“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