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拧紧“水龙头” 做活“水文章”——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节水之路

发表时间:2025-03-16 01:33:28 来源:行业新闻

  渤海之滨、黄河尾闾,迈着向“绿”而行的步伐,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因地制宜发展化工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体量质量加快提升,总实力位列全国695家化工园区中第4位。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地发展,开发区工业用水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可利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以“四水四定”原则为指引,开发区积极探索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掀起了一场节水行动的热潮。

  企业勇挑重担,技改创新,成为节水行动的“主力军”。“公司建成了全市第一个海水淡化项目,共设置4套海水淡化系统,采用3用1备的策略运行,确保生产稳定性,解决了全厂工业用水问题,年直接节约淡水量可达135万吨。”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化学主管矫立鑫介绍道。

  “我们把节约用水作为重点管理工作,挖掘节水潜力,进行节水技术改造,严格遵守用水管理办法,通过投用雨水回收、中水回用、冷凝水回收等项目,年可节约用水约120万方。”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瑞坚告诉记者。

  “公司从用水管理制度、节水宣传、节水改造三个维度节约水资源。”东营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能源技术主管权本龙介绍,“公司每年可降低污水排放量30万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20%,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节水减排对开发区环境保护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减少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减少水处理的能源消耗,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利用,对水资源保护、水质改善、生态保护、能源节约与温室气体减排起到非消极作用,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引导,节水工作有章法;企业主动,设施技术能保障;居民参与,节水意识正增强。“用好每一滴水,培养节水型生活方式”成为开发区家家户户的生动实践。

  “水是珍贵资源,节水护水,需要每一个人逐步的提升意识,从小事做起”开发区建设交通局深入企业和居民区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介绍开发区节水实践和成功案例,分享水资源管理经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在水资源管理上,我们严格计划用水,监管重点单位,推进非常规资源利用与水权交易改革。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上,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创建教育实践基地及宣传活动。”开发区建设交通局副局长郭之君说道:“下一步,我们将为开发区提供更优质水务服务,为构建现代化水务体系贡献力量。”

  水润港城,共筑未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拧紧“水龙头”,做活“水文章”,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节水之路,为推进开发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包括但不限于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等媒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 东营日报社版权所有 没有经过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鲁ICP备05023236号鲁新闻备案号201054601 鲁公网安备521号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148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府前大街73号 邮编:257091 电话 邮箱: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