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2-20 00:28:22 来源:科技创新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山东省作为水利大省,积极地推进水利领域的智能化改革,特别是通过IPv6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赋能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针对省内5524座水库、7.14万公里长河和7171公里骨干调水工程,山东省提出了数字强水的战略,通过建设智水齐鲁数字孪生体系,全方面提升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力。
山东省水利厅对数字强水的推进,首先建立起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已经布局了超过1.1万处监测站点,并接入了2万多个水利视频站点,这为水文预警、洪水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在暴雨洪水易发的沂沭河和大汶河流域,已成功建设了6部测雨雷达,实现了高时空分辨率的面雨量监测和短期预报,确保了防汛工作的有效性。
此外,山东省建立了水利数据中台,整合了省内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通过对19.6亿条水利业务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形成了山东水利一张图,实现了对1300余条县级及以上河流水系的关系分析,有效支持水利防汛和水资源调配决策。
防汛联合调度支持系统则是山东省数字孪生水利的一项重要应用。它不仅涵盖了水文预报、洪水预警等多项功能,而且通过动态展现和预案生成,提升了在汛期对降雨、洪水和各类灾情的响应能力。实践中,2023年和2024年汛期,山东省在强降雨过程中对洪水的预测准确率已提高至85%以上。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山东省还依托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实现了对河道外许可水量92%以上的取水量进行在线监测。这种数据化管理方式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极大提升了供水能力,尤其是对大规模灌区和城市供水状况的实时监控。
为了提升工程安全,山东省水利部门构建了现代化的水库运行管理平台,5524座水库已全面纳入这一平台,不断实现对水库的实时可视化监控,提升了事故风险管理的响应速度。灌区工程的运行管理系统则对220万条灌区图表数据来进行了整编,将水情、工情、农情的实时数据接入系统,实现了高效精准的水资源优化调度。
山东省的水利信息系统逐渐完备,形成了全面的河湖水系管理图,并推进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现代化,通过种种信息化手段助力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这种以“算据为基、算法为核”的技术发展思路不仅加速了水利数字化改革进程,也为全国其他水利部门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在基础网络保障方面,山东省已经基本完成了基于IPv6的新一代水利信息网建设。其网络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确保了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信息互通。这一全域互通的水利网络,使得水利业务与应急指挥能够深层次地融合,真正的完成了实时协同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也得到了加强。通过建立全方面覆盖、上下贯通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省级水利部门提高了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效处理了150个以上的网络安全漏洞,确保信息安全有效。此外,在科研创新中,山东省还积极探索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致力于提升数字孪生水利的技术研究。
在未来,山东省的智水齐鲁平台将整合全省数字孪生水利成果,逐步推动数据集成、功能集成和服务集成,为水利高效管理提供更智能、便捷的解决方案。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演进,齐鲁大地的水利管理,将在科技的推动下,走向更高效、智能的未来。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