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janli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janli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janli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janli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治山理水逐新绿——看赣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_新闻中心_bob博鱼(中国)体育球-官方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治山理水逐新绿——看赣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发表时间:2024-10-10 14:42:36 来源:新闻中心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及历史原因,赣州市曾经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红色沙漠”。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该市持之以恒开展综合治理,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如今山复绿、水转清,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从“生态疮痍”到“绿色屏障”,如今的赣南,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绿洲。全市水库、山塘蓄水量增加2.8亿立方米,水土保持率达到82.81%,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23%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位列全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全国水土保持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建设成效入选江西水利十件大事之一。

  春风拂过,位于赣县区白鹭乡的金钩形崩岗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花草飘香,站在山岗上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果树层层叠叠,“崩岗长青树、沙洲变良田”的红色标语,在青山绿水间格外耀眼。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崩岗侵蚀最为剧烈、集中连片、崩岗成群的区域。崩岗侵蚀造成地形破碎、土层丧失、养分流失。有人把这样的地形称为“地质疮疤”。“我们通过‘生态修复+土地整理+农林开发’方式,采取修建水平梯田、护坡、排灌沟渠、蓄水山塘以及造林种草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让荒山变成了翠绿的青山。”赣县区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邱欣珍说。

  近年来,赣州紧抓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契机,强化水土综合治理,市政府成立了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市县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按照宜草则草、宜果则果、宜游则游的原则,因地制宜采用“生态修复型、生态开发型、生态旅游型”三种方式推进崩岗治理,探索一条优环境、富农民、美农村的新路子。

  于都是赣南矿产资源大县之一,因早期的重利用、轻生态开采模式,引发土地资源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留下巨大的“生态包袱”。

  2022年,于都县启动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铁山垅钨矿片区),通过“市场化+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模式,进行矿山地形整治、复绿、复垦、护坡固坡等,修复面积达282.96亩。“经过复绿以后,我们还因地制宜引入草皮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于都县铁山垅镇党委副书记章宝民说。

  正值踏春出游好时节,安远县三百山镇咀下村风光旖旎、游人如织。白墙青瓦的村舍与阡陌纵横的农田相映成趣,构成河畅、水清、村美的动人风貌。

  “这里曾经是河道杂乱、泥沙淤积的荒废沼泽地,水土流失面积13.54平方公里。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进行大规模清淤疏浚,还修建景观长廊、种植水生花草等,这里变成了集生态观光、餐饮民宿、研学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安远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叶红梅说。

  生态改善了,村里发展起了生态旅游,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打卡地。2023年,咀下村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20家,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万元。

  坚持富民、兴业、美村融合发展。赣州按照治理一条清洁小流域、振兴一个乡村、创建一个示范工程、培植一项绿色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通过小流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小流域+生态观光旅游、小流域+美丽乡村建设等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群众实实在在获得了生态建设红利。

  在会昌县小密乡杨梅湖清洁小流域的水保生态示范园,水库碧波荡漾,游客或戏水、或采摘,享受惬意时光。曾经,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经过治理后已蜕变成风景秀美、设施完善的发展沃土,示范园进驻5家旅游观光、生态种养企业,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现在水也清澈了,环境也漂亮了,每到节假日,很多游客会来这里划船、摘果,人气很旺,一个月增收5000多元,生活是慢慢的变好!”看着游人穿行在秀美风光中,经营游船的李向凤高兴地说。

  “我们以小流域为单元,探索实施生态经济型、生态清洁型和生态旅游型小流域等多种治理模式,帮助群众开发种植脐橙、油茶等,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生态环境好了,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口袋也鼓起来了。”兴国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刘文忠说。

  在赣南,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赣州各地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不断涌现生态利民、产业富民的生动场景。信丰县深入践行水保先行、脐橙飘香发展理念,全力发展脐橙产业,通过种植脐橙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9万公顷,昔日的荒山荒坡种满了郁郁葱葱的脐橙树;定南县岿美山镇将流域治理与百年钨矿文化相结合,实施沟道护岸、环境整改治理绿化等工程,建设工矿文化公园,将其打造成文化旅游打卡地;宁都县打造了美丽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茶园经济、乡村振兴+茶园经济等一批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属性的低碳发展模式。

  目前,赣州市积极地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小流域+”综合体54个,创建了以上犹园村、宁都勾刀咀、安远三百山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示范生态清洁小流域。

  赣州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纳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乡村振兴和河长制考核指标范围,水土保持工作年年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有奖惩。

  近年来,赣州市创新采取揭榜挂帅、以奖代补方式,吸引各类崩岗治理资金2.6亿元,新增治理崩岗2396座,建成4个规模化治理示范点,昔日崩岗烂地变成了生态优美的网红打卡地。

  在上犹县大棚山钨矿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时常能看到无人机在上空盘旋。据上犹县水利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县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方式,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监管等技术,对10多个县内重点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实时监督。一经发现排水沟及挡土墙、植树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不完善情况,立即督促项目建筑设计企业整改到位。

  这得益于赣州市创新监督管理手段,推进数字信息化监管,探索形成“准实时+精细化”的监管方式,为水土保持工作保驾护航。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整合和无人机运用等信息化手段,赣州水土保持监管实现了全领域信息共享、准实时遥感监控、精细化项目管理。

  目前,赣州市县两级通过建立水利、自然资源等十几个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定期汇总数据来进行研判和分析,实现项目从立项、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全流程监管。该市水土保持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菊兰表示,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加快水土保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记者 刘美春 焦俊杰)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