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聚焦2025县两会

发表时间:2025-03-08 13:43:07 来源:服务项目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倾力打造“沿着水网看广饶”品牌,纵深推进全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构筑起城乡一体的“生活水网”、水源转换的“工业水网”、河湖互连的“生态水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叠加相乘、互促共赢,为黄河流域缺水地区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促进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广饶方案”。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以强有力的约束保障水安全。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强化顶层设计,聘请高层次专业机构编制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节约用水规划等,为全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提供科学指导。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十四五”时期用水总量控制在2.4亿立方米以内,以取水许可的形式明确各取用水户的水权,并合理分配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量。强化取用水监管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执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倒逼企业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高效集约转变。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连续两年争取到国家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通过采取禁采限采、水源置换、强化监管等综合治理措施,降低地下水资源开发强度,已累计压采地下水9600万立方米,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工作中,探索实行“领导干部包井制”,以镇街为单位,由政府主要负责负总责,副科级干部包靠单个地下水位监测井,全面做好水位监测及周边建设项目、种养殖主体取水监管等工作。同时,建立地下水位监测预警机制,水利部门每月10日前将水位监测数据转发各有关部门和镇街,综合分析施策,有效防范地下水位异常波动。创新区域水权交易。由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设施未覆盖等原因,东营市北部部分区域拥有长江水用水指标,却不具备使用条件,我县配套引调水工程设施完善,具备长江水消纳利用条件、用水缺口较小、转让黄河水使用权收益可观。依托这一优势条件,我县在全国率先开展水权交易试点,首创“水源置换、价水分离”水资源市场化交易模式,推进黄河水、长江水指标置换,即在黄河水使用权和长江水使用权置换中,我县作为黄河水使用权的转让方,仍按黄河水水价使用长江水,黄河水使用权的受让方则按长江水水价使用黄河水,黄河水使用权的转让方可设定少量合理性收益价格。2021年11月,完成全国首笔500万方长江水与黄河水的水量交易,是山东省第一例通过水源置换实现的区域水权交易案例。2022年以来,又相继完成6笔此类水权交易,交易总水量4300万方,为全国水权水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在山东省县级第一个出台《关于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深入推动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2022年12月,我县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建立非居民和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制定供水价格执行标准,明确城区阶梯水价;抓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业灌溉分类、分档水价,推动农业节水技术改造,实现水资源利用“以农促工”。发挥水资源税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严格落实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税税额标准,对一般超采区内取用水户执行3元/立方米(非超采区1.5元/立方米)标准,对严重超采区内取用水户执行4.5元/立方米标准,累计征收水资源税6.38亿元,以价格杠杆倒逼企业节约集约用水。强化企业节水管理。创新建设取水计量远程监控平台,实现重点企业取水计量监控全覆盖,及时帮企业查找用水薄弱环节,优化用水工艺,挖掘节水潜力;对72家重点行业企业组织水平衡测试,对企业节水、用水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水准不断提高。依托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推进实施中水回用项目,在污水处理厂内设计日供水能力5万方的再生水厂,铺设总长度20公里的再生水网,将处理排放的中水用于道路清扫、绿化灌溉、消防用水等,提高中水利用率。扎实推进封井并网。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资源保护限用,采取永久填埋、封存备用两种方式,推动工业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企业自备井依法有序关停。其中,对成井质量较好、水质合格的自备水井,采取封存备用方式,作为企业备用水源,由水利部门和企业一同管理,纳入取水监控或计量管理,精准掌握用水变动情况。目前,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生产用地下水井270眼全部关停。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水源转换,实施县域北部片区引河灌溉、南部井灌区水源替代等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完工后可置换地下水约56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1.3万亩农田灌溉取用地下水问题。

  加强水资源调配利用,科学抢蓄河水、雨洪水,多渠道解决水源问题,有效提升水生态水平。实施工业水源转换工程。针对工业用水紧缺难题,按照“先外调水、后当地水,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非常规水、后优质水”的水源配置原则,研究提出“工业水源转换”思路,建成总库容2300万立方米的高店水库、日解决能力15万立方米的工业水厂,铺设了全长130公里的工业供水管网,构建形成以高店水库和淄河水库为水源、工业水厂为处理调度中枢、贯通各大工业集聚区的工业供水体系。目前,工业水厂已累计为90家公司可以提供地表水源1.3亿立方米,实现工业公司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向以地表水为主转变。实施地下水补源工程。先后组织实施淄河上游拦蓄、三期引蓄水、综合治理等工程,实现淄河全段拦蓄,在拦蓄雨洪水资源的基础上,平均每年调引长江水、黄河水等地表水资源2200万立方米,2018年以来共拦蓄利用雨洪水和地表水资源1.17亿立方米。同时,利用拓宽后的淄河河道和孙武湖水库水体资源优势,打造成为集供水、补源、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廊道,植被、鱼类、鸟类明显增多,水生态状况显著改善。实施重点水源调蓄工程。持续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把工业水源转换工程与城乡水系连通起来,打造水系环绕、城水相依的空间格局。我县作为山东省唯一县(市、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获得中央财政补助8000万元。目前,淄河故道与水美乡村节点建设、淄河下游拦蓄工程、南堤水库增容已完工,正在全力推进塌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麻湾灌区广饶片区配套改造、南部限采区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建成投用后可新增调蓄水量4150万立方米,大幅度提高地表水供应能力。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下一步,县水利局将立足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持续抓好塌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G516防涝能力提升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论证支脉河流域水源综合治理提升工程、第二工业水厂等储备项目,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协同治理,为打造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之城·幸福广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