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3-05 06:39:10 来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5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如把记者带到一处泉眼旁,笑着揭开了谜底:“瞅见这儿没?这口千年‘龙潭’,干枯20来年,这两年复涌了!果园洒水省了大事。”
他激动得意犹未尽:“头两年,到了冬季,泉流就变细流儿了。可本年你猜怎么着?过了大雪节气,泉流还咕咕冒个不断!”
“水专家”中的一位是昌平区水务局干部张轶洋。他将仪器一端慢慢探入水中,顷刻后,数据出来了:“王支书,这水量和夏天相同,大约0.3立方米每秒!”
张轶洋拉着王支书走出几十步,蹲下身子,按了按湿润的泥土,指着上面一丛芦苇说:“您看这儿没,下面也是一处小泉眼。这邻近有十多处芦苇,就有十几处泉眼。”
“阐明咱北京的地下水位上升了!一方面,多亏了千里之外的南水进京;另一方面,阐明咱北京的生态修养才能增强了。”一旁的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点评科科长赵洪岩细细道来。
他掰着指头算起“流水账”:这10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向北京输水超越106亿立方米,相当于送来731个西湖。地下水能“安居乐业”,水资源的“家底”一会儿变扎实了——水位接连9年上升,累计上升了13.68米。
“我跟您说个数儿,北京有81处干枯泉眼复涌了!真真儿的,泉流可着劲儿地来了。但咱的节水认识,可一点点不敢放松!”赵洪岩叮嘱王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