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2-18 08:17:21 来源:bob博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0年,一位蜗居在机井房的功勋老兵意外暴露身份,政府官员得知后,直接为他送上30万的补贴。
这个老人名叫孙顺明,曾在边境服役,并多次获得嘉奖。他本该在家乡安度晚年,谁知却遭遇不幸,被两个儿媳赶出了家门。
1942年,孙顺明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偏僻农村。虽然生活清贫,但父母一直悉心照料,让他的童年充满温暖。
可惜,孙顺明5岁的时候家中遭逢变故,父亲重病去世。之后的三年里,母亲不辞辛苦地日夜操劳,最终也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就这样,8岁的孙顺明接连失去双亲,彻底成为孤儿。好在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当地政府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心地善良的村民们也自发照顾起孙顺明的日常生活。
之后几年里,孙顺明一直吃着“百家饭”长大,因此他对村民和政府始终心怀感激。
贫穷和苦难会磨炼人的意志,让他们早早成熟,孙顺明就是典型。他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拥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开始反过来回馈帮助过他的村民。
到16岁的时候,孙顺明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壮小伙。这一年,他决定出去闯一闯,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出发后不久,孙顺明便在大城市赶上了志愿军回国的盛况,看到了群众对战士们发自内心的澎湃热情。
欢迎仪式结束后,孙顺明直奔征兵处报名。凭借优秀的体质,他顺利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
报名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孙顺明没读过书,所以他只能委托旁人代写名字。
然而对方却没听清楚他的表述,因此写下的名字出现了偏差,导致了之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
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新兵训练后,孙顺明被分配到一支非常特殊的队伍,每天的任务就是挖山洞。这和孙顺明想象中的军旅生活完全不同,让他郁闷不已。
因为每天都在黑暗的环境中劳作,所以队伍的整体氛围比较压抑,就连部队领导也神神秘秘的。
孙顺明花了一段时间才调整过来,随后便全身心投入到挖掘中。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和战友们参与的正是“816核工程”。
这项工程是由和周恩来总理批复建设的,为的是给一些重要的武器装备和原材料提供保护。
挖掘任务完成之后,孙顺明和战友们终于“重见天日”。随后,他们先是被分配到西北地区,完成了一段时间的驻防任务,接着又来到祖国的边疆——大名鼎鼎的喜马拉雅山。
在这里,孙顺明终于过上了他期待中的军旅生活,日复一日地持枪在边境巡逻,努力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虽然青藏高原条件非常艰苦,日常与刺骨的寒风为伴,但孙顺明却从不喊累,反而甘之若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组织交代的每一个任务,还多次获得部队领导的嘉奖。
孙顺明之所以能立下极为难得的个人一等功,是因为他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表现极其出色。
事实上,孙顺明驻守的防区就在中印边境线上。他们之所以被派过来,主要是因为印度当时一直蠢蠢欲动,不断在我国边境挑衅,因此军委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巡防。
面对印军的咄咄逼人,在忍无可忍之下,于1962年10月20日正式发动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战争开始后,我军在东段和西段都打得非常顺利,印军节节败退,但也有一些地方遭遇了印军的顽强阻击,其中就包括孙顺明等人驻守的据点。
这个据点是防线上最重要的一环,从一开始遭遇了印军大部队的猛攻。孙顺明所在的边防小队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始终不曾退让、顽强作战,硬生生等到了大部队的支援。
据孙顺明回忆,这场战斗打得极其辛苦。印军明显有备而来,对地形颇为熟悉,一度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在对方强大的火力下,战友们一个又一个地倒下,局势不断恶化。但孙顺明却一步都不曾退却,他内心非常坚定,不断告诉自己“即便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在孙顺明等人的坚持下,印军的进攻被一次又一次打退。哪怕子弹用尽后,他们都没放弃,直接拿起身边的石块进行反击。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注意到孙顺明踉跄的脚步。原来,战斗开始后不久,他就已经负伤,大腿被敌人的子弹命中。
但孙顺明不愿耽误作战,他凭借惊人的意志力,硬生生从大腿中抠出了这枚子弹。
不过,石块终究是有限的,孙顺明等人坚守的阵地眼看就要被突破。关键时刻,我军的大部队赶到了战场,不仅保住了阵地,还顺利歼灭了大量印军。
战斗结束后,孙顺明所在的部队被授予了团体二等功,而孙顺明则凭借突出的表现,获得了个人一等功。
对印反击战结束之后,孙顺明被调回了原来的防区。按理说,他应该继续留在部队,凭借个人一等功和团体二等功,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甚至很快就能提干。
但因为伤口第一时间未得到妥善处理,孙顺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已经没办法继续接受训练。
因此,他主动向部队提出申请,要求复员回乡。面对孙顺明的坚持,领导最终同意了这份申请。
就这样,孙顺明在领取了部队颁发的补贴和奖励后,重新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回乡后的孙顺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部队提供的奖励足够丰厚,让他在置办家业后还有余力盖房娶妻。
每当这些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孙顺明都会第一时间倾力相助,甚至还多次借钱给村民,帮他们渡过难关。
功勋老兵孙顺明之所以一度晚景凄凉,实在是因为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太不孝顺了。
孙顺明和妻子感情和睦,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也很看重。但可惜好景不长,孙顺明的妻子早早离开了人世,他不得不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地拉扯两个孩子长大。
白天孙顺明要外出务农,晚上还需要搞定所有家务,他几乎没时间去教育孩子。因为疏于管教,两个儿子逐渐长偏。
但孙顺明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为他们盖了房子。为了帮两个孩子张罗婚事,孙顺明甚至还借了不少钱,但他对此却甘之若饴。
好不容易两个儿子都结婚生了孩子,孙顺明终于能卸下重担,好好享享清福了。
万万没想到,两个儿媳妇一开始对孙顺明态度还不错,但当老头旧伤复发、无法下地干活后,这两人的态度就逐渐冷漠。
谁知这两个不孝子非但没有一点表示,反而默许妻子的做法。最终她们把孙顺明赶出了家门,逼到机井房落脚。
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所谓的机井房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搭在机井旁边的临时窝棚,居住条件极其恶劣,压根就算不上是房子。
好在村里人感念孙顺明当年的帮助,在他落难后纷纷出手,不仅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甚至为其准备了一日三餐。
年幼的时候,孙顺明吃着百家饭,靠政府的帮助过活,年近八旬后,仿佛是一个轮回,他又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2020年的一天,河北省几位官员在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正在机井房中休息的孙顺明。
原来,这些年部队一直在寻找对印反击战中立下一等功的英雄战士——孙顺明。但因为当年征兵报名时的登记错误,导致有关部门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战斗英雄。
在辗转听村民讲起孙顺明的参军经历和他获得的荣誉后,当地政府急忙派出几位官员来进行确认。
了解了工作人员的来意后,孙顺明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勋章和奖状,他战斗英雄的身份很快得到确认。
这个结果让工作人员激动不已,他们第一时间找人核算了孙顺明未曾领取的抚恤金和政府补贴,并一次性予以补齐。
就这样,孙顺明老人不仅拿到了30万元的现金补贴,还获得了当地政府提供的每月2000元的生活补助。
消息传开后,村民们由衷为孙顺明感到高兴,纷纷前来祝贺。就连两个儿媳也忙不迭地跑来,表示要接老人回家,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丢失多年的“孝心”。
但孙顺明很清楚,儿媳不过是贪图政府给他的现金补贴和生活补助,压根就不是良心发现。
几天后,孙顺明拿出20万元捐给村集体改善公共设施,只留下10万元养老,不过这对于独身老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孙顺明老人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从一名孤儿成长为功勋卓著的战士,晚年却因为后辈的不孝差点流落街头。好在意外暴露身份后,他瞬间“暴富”,并免去了后顾之忧。
可见,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英雄的付出,一定会尽全力给他们提供衣食无忧的晚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