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9-28 04:51:04 来源:bob博鱼
3月27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围绕持续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情况作了通报。
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是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防范土壤污染风险、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抓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了要“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怎么样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呢?李银昌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依法治污方面,建立完整法规标准体系。为使土壤法在四川切实落地落实,四川省逐渐完备配套法规标准,初步构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四梁八柱”。先后颁布《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填补了四川省土壤环境管理地方性法规的空白。在全国率先制修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细化了“三块地”具体管理要求。出台《四川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2项区域标准,补充了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土壤污染物限值。
在精准治污方面,建立完整管理制度体系。近年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全省土壤污染情况及区域分布特征,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用地管理坚持“控源头”——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管理制度,在石棉等6个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什邡等20个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实施颗粒物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农用地周边污染源排查整治制度,重点排查会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矿山矿企、重点行业企业、固废堆场等,对发现的问题纳入整治清单实施闭环管理;工矿用地管理坚持“防新增”——实行重点监管单位监督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将涉及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动态更新,名录内企业须履行隐患排查、自行监测、风险管控等法定义务。实行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制度,定期对重点监管单位、重点园区和固废堆场等周边开展监督性监测,掌握污染源对周边土壤、地下水的影响,察觉缺陷及时溯源,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建设用地管理坚持“守底线”——实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对关闭搬迁和拟开发利用地块,相关责任人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将存在风险的地块纳入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在未达到风险管控修复目标之前,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对暂不开发利用地块,分类采取管控措施,防止污染扩散风险。
在科学治污方面,建立健全服务支撑体系。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针对地方和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整合全省技术力量组成专家队伍,聚焦企业需求、难点堵点、提质增效等,在资金申请、调查评估、风险管控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和点对点帮扶,既支持了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又提高了管理效能;制定工作流程和指南——制定磷肥制造等行业隐患排查要点,帮企业科学高效开展隐患排查;制定在产企业详查和风险管控指南,帮企业排查超标原因,实施精准管控;印发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帮助地方有效管控重点污染源周边土壤环境风险;建立环保服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土壤污染调查评估质量是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的主要的因素,为此,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建立了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关键环节开展抽查,在全省通报服务的品质等情况,倒逼环保服务机构全方面提升服务技术水平,引导地方和企业优选服务机构,推动地块再开发利用提质增效。
在系统治污方面,建立健全协同防控体系。实行先行先试制度——积极主动承担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等国家试点工作,从风险管控、技术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土壤污染联防联控和协同共治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模式。实行分区管控制度——坚持“点-线-面”结合,兼顾大气、水、固废等环境要素,开展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实施土壤污染风险分类分区分级管控,实现土壤环境空间化、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探索土壤污染源头分区防控“四川模式”。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降低了四川省的土壤环境风险,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据李银昌介绍,主要有以下四个成效:
区域联防联控见行见效。制定《土壤污染分区管控方案》,排查土壤风险源5696家,确定高风险区域77个,实施“一源一策”“一区一策”差异化管理,基本形成全省风险管控“一张图”。泸州市扎实推进国家级先行区建设,围绕“两大中心”任务,总结凝练断源控污“泸州模式”和四川经验。
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得到一定效果管控。全省累计整治完成涉重金属企业363家,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固废堆体66个,治理修复污染地块52个,大大降低了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总量。
在产企业和园区风险管控初见成效。全省1100余家重点监管单位依法落实隐患排查等主体责任;189家超标在产企业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119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分别占超标企业的84%、53%;相关经验两次在全国交流发言;全省40余个重点园区建成水气土协同预警平台,有效防范新增土壤风险。
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全省3222个地块完成调查评估或治理修复可以安全利用,占再开发利用地块总数的82%。783个“一住两公”地块均依法落实了土壤污染调查、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未来,我们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持续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污染物,开展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督促重点监管单位积极主动履行主体责任,严防新增土壤污染。强化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全过程管控,严把‘一住两公’地块准入关口。”李银昌表示,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大降低或消除土壤环境风险,持续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