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六大任务产出13项成果包头闯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新路子

发表时间:2025-04-01 01:27:44 来源:bob球官方下载-水土保持监测

  聚焦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和明显问题,推动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积极申请并于2021年11月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试点城市。“在2022—2024年3年建设期,包头市围绕地下水防治‘六大任务’产出13项成果,形成了两项管理模式和6项典型案例,地下水污染防治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谈到试验区建设情况,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许悦如数家珍。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坐落在黄河“几字湾”上的包头市,是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呼包鄂乌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是首批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地下水是包头市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区域供水、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具备极其重大作用,保护利用好水资源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推动试验区建设,包头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9个旗县区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以及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16个委办局为成员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包头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领导多次赴现场一线指导调研,召开专题会议推动解决试验区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同参与、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发力,包头市紧密围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主线,紧紧扭住依法推动、监测联动、专家互动、行业带动“四项抓手”;积极采取执法检查、监督监测、调查评估、专家审核、技术培训、现场帮扶、案例推广“七项举措”,全面稳步推进试验区建设。

  “立足地区实际,通过实施具体举措,包头市努力探索促进在产企业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整体工作由被动治理向主动保护转变,由重点攻坚向协同治理转变,由外部约束向内部驱动转变的‘三大转变’,在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同时,切实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许悦说。

  为管理目标实现提供基本保障,包头市进一步建立了项目立项、方案策划、技术审查、项目报送入库等工作机制,并推动实施总投资7149.3万元、三大类6项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

  地下水污染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和难恢复性。由于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一旦受到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难以逆转。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必须创新治理手段,加强协作配合,不仅要提高源头防治能力和水平,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完善的制度机制加以保障。”许悦说。

  精准识别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是有效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保障。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包头市相继探索开展了开创性、先行性的工作。根据《包头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要求,逐项推动落实,技术帮扶团队加强指导,各环节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完成6个方面29项指标任务。

  包头市生态环境局会同自然资源、水务部门联合印发《包头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方案》,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管理政策和制度,明确重点区内在产企业源头防控制度、地下水定期调查监测制度,推动重点区长效保护,为全面掌握高功能地下水资源分布、重点区动态更新奠定基础。

  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科长王文纲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包头市根据水源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制定了优先保护水源清单,涵盖了17个地市级、旗县级和农村级水源,针对山前、傍河等不同类型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选择3处典型水源完成补给区划定工作,并针对补给区内典型污染源开展风险排查和调查监测。

  探索创新试验区建设,包头市制定了监测井布设方案和运行维护指南,为监测井管理提供规范标准。印发地下水生态环境执法方案,制定地下水生态环境执法要点并开展执法行动,以‘执法检查+技术帮扶’工作模式,实现全市26家重点监管单位技术培训、报告质控和指导帮扶的全覆盖,并对稀土金属冶炼行业开展专项指导,督促企业规范开展企业内部、周边监督性监测,同步帮助企业分析梳理典型问题,切实解决技术难题。

  “加快推进具有地方特色地下水污染防治任务,总投资6.42亿元的黄河流域土右旗山水共治高质量发展EOD项目,成为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的EOD项目,为系统解决黄河流域典型地区地下水位波动变化引起的土壤盐渍化问题提供治理方案。”王文纲说。

  包头市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以钢铁、冶炼等为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对地下水环境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试验区建设中,包头市不断细化完善措施,采取依法推动、监测联动、技术帮扶三管齐下方式,形成“组合拳”,全面提升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源头污染隐患防控工作质量。针对半干旱气候特征,兼顾地下水环境和生态属性,筛选3个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区,探索形成半干旱地区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调查方法,识别并建立包头市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清单,形成了典型地下水依赖型生态系统调查项目技术成果,为全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推动各旗县区积极组织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通过对比自行监测和调查评估数据,督促相关企业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物分布特征,评估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并针对大型企业污染问题推动实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有效解决包头市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源头污染隐患的问题。

  制定了包头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印发管理措施及配套文件,推动5家企业完成地下水污染渗漏排查。针对钢铁行业大型企业,采取源头管控、边生产边管控方式,逐步削减污染存量,防范污染扩散。

  试验区建设期间,包头市圆满完成全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周边监测、隐患排查回头看任务。编制印发隐患排查报告核心内容编写模板及技术要点、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常见问题解答等技术文件,利用多种手段提升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工作质量,形成稀土行业企业隐患排查典型案例和“随手拍”经验做法,并在2024年度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培训班(第二期)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包头市形成了以包西机务段东侧三角地土壤调查、地下水、地表水协同防治为基础,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的“包头方案”;结合在产企业地下水防治经验,实施企业在开展边生产边管控、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广可复制的“包头经验”;以提升在产企业自行监测质量为出发点,将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有机融合,形成同地域同气候同特征地区可复刻的环境执法+周边监测+年度监测+自行监测的“包头模式”。

  “探索形成的方案、经验、模式,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全市水资源保护利用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也为其他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许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