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11-18 12:15:58 来源:bob博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在生态环境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推动碧水保卫战向纵深发展。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地增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生态环境部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重要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我们明确了‘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内涵要求,制定美丽河湖指标体系。” 黄小赠说,制定发布国家层面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逐一明确这些河湖水体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涵盖了我国具备极其重大生态功能、环境敏感脆弱、社会关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库。
同时,生态环境部指导地方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在国家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把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纳入管控范围,加大治理保护力度,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黄小赠介绍,生态环境部每年组织并且开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目前已选树两批56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指引。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抓手。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排污口监督管理法规标准和政策文件制修订,先后出台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规范化建设等10项技术指南。制定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对入河排污口的定义、分类、设置审批、监测监管、信息公开等,作出具体规定。“办法即将发布实施,将为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制度支撑。”黄小赠说。
聚焦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干流和主要支流、重点湖泊,全方面推进排查整治。31个省份均已印发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分级审批权限划分方案,地级城市全部制定实施排污口排查整治具体方案,生态环境部组织各省、各流域局加强核查抽查,紧盯各类问题整改。
2023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89.4%,超出“十四五”规划目标4.4个百分点
“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下达水污染防治资金891亿元,支持各地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实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3900余个,有力支撑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黄小赠说。
2023年3月,生态环境部等部委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年多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紧盯重点任务,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指导帮扶,强化示范引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黄小赠说。
黄小赠介绍,2023年,全国主要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2%和7.1%。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已经超出了“十四五”规划目标4.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整体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以及有关地方提前防范、有效应对,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势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长江大保护是“国之大者”。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具体任务。前不久,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行动方案开展中期评估,根据结果得出,12项主要目标均达到时序要求,123项重点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的发布和实施,起到了非常大作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已得到显现。”黄小赠介绍,长江干流连续四年水质全线年,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5.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监测到土著鱼类227种,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34种;刀鲚时隔30年,再次上溯到长江中游江段和洞庭湖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上升至1249头,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23.4%。
“评分细则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14项指标体系,将‘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内涵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黄小赠表示,将继续做好水生态监测评估,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科学反映各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同时,在长江试点基础上,研究全国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方法,建立健全水生态标准规范,支撑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70%,2.4万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完成保护区划定
生态环境部牵头印发的《“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明确,巩固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动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各地各部门认真开展县级城市及县城黑臭水体排查,建立清单,采取有力措施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截至今年6月底,地级及以上城市纳入国家管控清单的3082个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3033个,占98.4%,提升了城市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有力促进了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黄小赠说,同时,将治理范围扩大到县级城市和县城,组织地方做全面摸排,建立动态监管清单,制定系统化整治方案,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70%,其中长江流域接近80%。
黄小赠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压实治理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公开,督促地方定期公布工作进展,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
围绕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部逐渐完备政策技术规范,印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环境保护技术要点、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等政策文件,组织并且开展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等制修订,为水源地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城市集中式水源水质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压实地方治理保护主体责任。”黄小赠表示。
强化城乡水源共治,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据介绍,生态环境部按年度开展基础信息和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针对少数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水源,指导帮扶地方采取污染整治、水源替代等综合措施,切实防范风险。全方面推进乡镇级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划定、立标和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推动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目前全国共有2.4万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完成保护区划定,其中乡镇级水源地1.99万个。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政策体系、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全方面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黄小赠说。
“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也要看到,全国水环境质量改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面源污染防治仍是薄弱环节,黑臭水体消除从根本上难度还比较大,‘三水’统筹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黄小赠表示,下一步将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美丽河湖为重要抓手,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三水”治理,以更高标准、更有力举措,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